/ Apr 03, 2025
Trending

Tag: News

参半再推溶菌酶牙膏系列新品,进一步加码情绪价值 | 最前线

近日,口腔护理品牌参半再推溶菌酶牙膏系列新品——零度清新牙膏。该产品主打10倍长效凉感、24小时清新口气,通过突破性凉感技术、香氛技术及配方、感官体验设计等,解决了市面大部分清新品类牙膏单一香型、时效短暂、辣口等凉感痛点。 参半成立于2018年,产品矩阵覆盖美白、清新、抗敏、护龈等各细分品类,并拥有益生菌(SP)、溶菌酶、羟基磷灰石、沸石等多个明星产品系列,此次参半推出的零度清新牙膏正是其溶菌酶产品家族的又一新品。2024年,参半线上线下销售额整体突破20亿,并成为线上牙膏份额里的第一名。 去年,参半面向市场推出溶菌酶系列,以溶菌酶成分为主要配方体系,分别搭载热感、清新、双氟双锶抗敏技术等,推出39°热感、酶可护、酶植清多款产品,协同解决牙黄、异味等口腔护理需求。 Mordor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,中国口腔护理市场规模正以4%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,预计到2029年将达人民币689.77亿元规模。 在市场扩容背后,消费者对牙膏产品需求不断演化。国内消费者对牙膏的需求演变经历了基础清洁、功能补足到精准强化三个阶段,如今正迈入第四阶段——消费者期望牙膏不仅满足实用性,更能传递情绪价值。 此前,参半创始人尹阔在接受36氪专访时,也提到年轻人在牙膏上需要情绪价值,“一个日用品如果使用时间久了,你会觉得腻。倒也不是说这个产品不好,你就是想换一换,或者和长辈用一样的东西,你想用不一样的,觉得应该有自己的选择。” 因此,在产品研发中,参半除了注重功效提,还注重产品的刷感、口感以及香型、留香时长等方面,以丰富消费者的情绪价值、感官愉悦体验等。 据悉,研发方面,参半与全球香精香料生产商奇华顿进行了深度合作;在凉感方面,参半采用奇华顿EverCool和coolshot凉感技术,结合成熟的释放包裹技术,其口腔凉感持续时长超普通牙膏10倍。在口气清新方面,新品运用奇华顿BreathZap技术来中和口腔异味,还将ScentTrek香氛技术应用其中。此外,该款新品还在溶菌酶基础上,创新添加葡聚糖酶、木瓜蛋白酶,通过三重复合配方达到更好的口腔护理效果。 “我们通过消费者调研发现,在晨间牙膏的需求选择上,有超过65%的消费者会将‘使用时的清凉感’列为重要决策因素,这一比例在18-35岁年轻群体更是高达80%。同时,消费者对凉感的期待已经转向更持久、更具层次感、更具冲击力的清凉体验,这正是零度清新牙膏的研发初衷。”参半口腔产品研发中心负责人说道。
Read more

氪星晚报 |永辉上海学习胖东来调改二店开业;鸿蒙版微信迎来重要更新:支持通过分享面板分享文字、链接和文件到微信;美国关税阴影笼罩,意大利工业家联合会下调GDP预期

大公司: 达美乐将接受DoorDash订单,结束Uber独家经营权 达美乐将结束Uber Eats的独家经营权,开始通过美国外卖服务公司DoorDash接受订单。根据达美乐和DoorDash两家公司的声明,从5月开始,美国顾客将可以通过DoorDash订购达美乐披萨。(界面) 鸿蒙版微信迎来重要更新:支持通过分享面板分享文字、链接和文件到微信 4月2日,鸿蒙版微信迎来重要更新 ,新版本支持通过分享面板分享文字、链接和文件到微信,同时支持微信运动、扫码添加企微联系人、长按消息收藏、消息撤回后重新编辑发送、字体大小调节、聊天记录分类搜索、搜索群成员、长按识别网页二维码、转发多个聊天会话、联系人推荐给好友等功能。 新希望:预计一季度盈利4.3亿元至5亿元,同比扭亏为盈 36氪获悉,新希望公告,预计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.3亿元至5亿元,上年同期亏损19.34亿元。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4.31亿元至5.01亿元。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.09元/股至0.11元/股。业绩变动原因主要是生猪养殖业务减亏以及饲料业务量利同增。 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等入股云鲸智能 36氪获悉,天眼查App显示,近日,云鲸智能创新(深圳)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,新增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(有限合伙)、北京首石科幻产业股权投资基金(有限合伙)、Futurobot Holdings, L.P.为股东,同时注册资本由约338万人民币增至约351万人民币。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10月,现由东莞云朋企业管理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、抖音集团旗下北京量子跃动科技有限公司、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及上述新增股东等共同持股。官网显示,该公司是一家立足家用机器人领域的公司。 将在中国裁员20%?香奈儿中国:不回应 近日有媒体报道,法国奢侈品牌香奈儿将启动中国区战略调整,计划2025年年内将中国员工总数从462人缩减至373人,裁员幅度接近20%,涉及多个部门。对此,香奈儿中国表示不做回应。(界面) 雷军发布《致所有关心小米SU7事故用户和公众的一封信》?小米:假的 小米SU7高速碰撞燃爆事件继续发酵。4月2日,一篇以雷军之名的《致所有关心小米SU7事故的用户和公众的一封信》在网上传播,信中提到了事故的善后工作包括承诺探寻真相、反思与行动、透明化沟通,以及用十年坚守兑现安全承诺等。很快,有业内人士称这个截图为假,发布者为一个资深车评人,他删除了该图并表示“那个图是假的,抱歉”。记者联系到小米,小米方面回应称此为假消息。目前,小米官微和雷军个人微博并未发布上述信息。4月1日晚间,雷军曾发声表示“将站出来”解决问题。 (证券时报) 爱玛科技:一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25.12% 36氪获悉,爱玛科技4月2日晚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,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6.05亿元,同比增长25.12%。公司持续专注于电动两轮车、三轮车的研发与制造,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,通过技术创新与精准产品开发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。同时,深化渠道网络覆盖及供应链协同效能,实现高附加值车型占比进一步提升,推动经营业绩稳步增长。 云天励飞:剩余算力服务验收合格 36氪获悉,云天励飞公告,全资子公司励飞科技已完成向德元方惠交付AI训练及推理算力服务及对应交付物,并已完成剩余算力服务(对应合同中约40%的算力规模)的验收相关工作。验收结论为:训练及推理基础算力服务(合计对应合同约40%的算力规模),以及智能算力调度及AI大模型开发服务平台,满足合同约定验收要求。根据合同约定及验收结果,该项目已实现服务费正常结算并已回款。此次剩余算力服务验收合格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,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。 张小泉回应控股股东被执行31.3亿:上市公司独立经营,目前一切正常 今日,“张小泉集团及法人等被执行31.3亿”话题登上热搜。记者致电张小泉股份投关部门,相关负责人表示,张小泉集团是张小泉股份的控股股东,双方在财务、业务、人员等方面均是独立经营,上市公司目前的经营一切正常。针对控股股东的债务问题或其涉及的冻结事项,投资者可以关注公司公告,公司一直都有对外披露相关事项。(新浪科技) 永辉上海学习胖东来调改二店开业 36氪获悉,4月2日,永辉超市上海第二家“学习胖东来”自主调改店——浦江万达广场店焕新开业。作为闵行区首家调改门店,其以“环境焕新+商品升级+服务进阶+员工关怀”的崭新面貌登场,不仅是永辉全国调改版图的又一落子,更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新动能。据了解,该店开业后,永辉全国调改门店数量将攀升至48家,预计在今年年中调改门店将达100家,全年达200家。 投融资: “鑫辰佰盛”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36氪获悉,近日,厦门鑫辰佰盛互娱传媒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,由知化数标(深圳)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。本轮资金将用于AI内容生产引擎研发、海外区域运营中心建设及跨产业生态合作开发,AI驱动的创作民主化、短剧IP的跨媒介增值、以及虚实融合的文化消费场景重构。 新产品: 竹芒科技发布彩宝3.0 Pro 4月1日,拥有街电搜电两大品牌的竹芒科技发布了彩宝3.0系列新品和智能运营平台。据介绍,彩宝3.0Pro柜机在硬件防护方面,采用了军工级防护体系。具备IPX4防水设计,行业首创的“控水机架”实现前后干湿分离,即使在潮湿的环境中也能正常运行。此次发布的充电宝3.0 Pro产品拥有10000mAh容量,配合22.5W超级快充,实测30分钟可充至80%,以此大幅提升用户使用体验。智能运营方面,AI调度功能将提升资产流转效率35%,全面优化代理商运维能力。 今日观点: 美国关税阴影笼罩,意大利工业家联合会下调GDP预期 意大利工业家联合会(Confindustria)周三下调了对意大利的经济增长预期,并警告称,美国即将出台的贸易关税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该国的经济前景。意大利工业家联合会表示,预计今年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0.6%,仅为政府官方预测值1.2%的一半,也低于该协会去年10月预计的0.9%。在去年第三季度经济停滞之后,第四季度环比增长0.1%。大多数分析师预计,短期内意大利经济不会出现显著回升。(新浪财经) 其他值得关注的新闻: 工信部:前2个月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同比增长8.8%,集成电路设计同比增长13.5% 36氪获悉,工信部发布数据,前2个月,软件产品收入4253亿元,同比增长8.3%。其中工业软件产品收入441亿元,同比增长6.4%;基础软件产品收入276亿元,同比增长6.7%。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。前2个月,信息技术服务收入12585亿元,同比增长10.3%。其中,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同比增长8.8%;集成电路设计同比增长13.5%。前2个月,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393亿元,同比增长6.8%。前2个月,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1735亿元,同比增长11.9%。
Read more

小米汽车事故背后:耀眼的智驾,仓促的2秒钟

3月29日,安徽铜陵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。一辆小米SU7撞上水泥护栏后,发生起火,车内三名乘员不幸身亡,事故车被烧至白车身裸露。 4月1日,小米官方确认了此次事故,并公布了事故车辆当时的部分行车状态。 据小米声明,事故发生前,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,时速为116km/h。事发路段因施工,有路障封闭车道,改道至逆向车道行驶。NOA在行业中被称作领航辅助驾驶功能,可以自行控制车辆施行加减速,并变更车道,上下匝道。 根据小米公布的行车记录,车辆几乎在碰撞前的2秒钟,NOA系统才发出障碍物提醒。驾驶员极限接管车辆后,已经难以避免事故发生。碰撞前的最后速度仍有97km/h。 3月30日,小米成立了专项工作组,积极配合警方完成取证、调查工作。事发地铜陵市交通运输局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,正在对事故展开调查。 本次事故主角小米SU7,是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现象级的爆款产品。上市一年卖出18.6万辆,目前因订单积压,最长交车时间更是长达一年之久。 小米创始人雷军也逐渐成为“车圈顶流”。无论发布会、行业论坛还是线下活动,雷军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会迅速登上热搜,他的创业精神打动了大量消费者。 雷军曾公开表示,SU7早期订单中,有30%都是盲订用户。没有看过摸过车,便决定购入。是消费者对小米与雷军的信任,支撑了数量庞大的订单。 而智能驾驶也是几年汽车行业的核心发展主题之一,新能源车龙头公司比亚迪刚刚掀起智驾平权运动,引发吉利、奇瑞等企业跟随,高速领航功能已经可以装在10万元不到的汽车上,为大量用户使用。 加上理想、 小鹏、蔚来、鸿蒙智行等以智能驾驶技术为旗帜的新造车公司,今年配备高速领航以上的汽车销量,将直奔千万量级而去,直接占到中国全年乘用车销量的一半之多。 顶流公司小米,加汹涌的上智热潮驾,这场事故已然引发全民关注,也将再次绷紧车企和消费者心中的行车安全之弦。 事故现场还原:极限2秒钟 从小米公布的驾驶日志可以看到,事故发生前,这辆小米SU7的高速NOA功能开启,车速为116km/h。 系统曾对驾驶员进行轻度分心报警,以及一次手握方向盘的脱手预警。这种方向盘脱手报警后,驾驶员需重新将手握方向盘,报警才会消失。 在8分钟的正常行驶后,NOA突然发出“请注意前方有障碍”的提醒,并开始减速。 小米公布的事故车行驶日志 从系统发出障碍物提醒(22:44:24),到车辆发生碰撞(22:44:36-28),前后仅有两秒钟的时间。 在这两秒钟内,驾驶员快速接管了车辆,接管当时,车辆时速仍在100km/h以上。 驾驶员采取了向左打22度方向盘,刹车踏板开度31%。这似乎是仓促之下的应对。因为深度踩下刹车,踏板开合度一般在60%左右。转向角度过大,刹车力度不足,无法快速刹停车辆,还容易导致车辆失控,撞上周边障碍物。 有车企研发人士向36氪分析,在时速116km/h的背景下,方向盘的22度,对应的车轮转向角是巨大的。并且这辆小米SU7标准版为后驱车型,“高速急转向是很危险的行为,车辆在当下很可能失控,并开始打滑”。 事故车(图源网络) 从事故车图片看,车辆撞上水泥护栏的位置是副驾前方。 有业内人士向36氪分析,事故当时,水泥护栏位于两条车道的中界线,在驾驶员向左变道行驶途中,避让不及,车辆右前侧撞上水泥护栏,“这是一种偏置碰撞场景,现在也是车企的常规测试项目”。 小米在中保研的测试 2024年9月,中保研曾发布小米SU7的碰撞测试结果,其中便包括乘员侧正面25%的偏置碰撞测试场景(如上图所示)。测试结果表明,在64km/h的速度下遇见偏置碰撞,小米车内乘客并且受伤,获得了最优秀的G级评价。 而关于25%以及40%侧正面碰撞测试,国标要求的速度标准是56km/h。“这个事故中,车速太高了,最终碰撞的时速竟然有97km/h”,有业内人士向36氪表示,“几乎没有车能扛住这个车速下的撞击”。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后,发生了起火。从事故车照片看,车辆已被烧成灰烬。 有电池行业人士向36氪表示,小米在电池防护上的标准,比行业高不少,即便是磷酸铁锂电池,也在扩散热防护中采用了气凝胶隔热材料。不过,97km/h的高速撞击下,动力电池面临极大的变形撕裂风险。 “小米SU7标准版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,微小碰撞下,磷酸铁锂电池只会冒烟并太不会起火。但如果内部电芯被撕裂,电解液泄漏,那么这场火便不可避免了”,业内人士向36氪表示。 “说白了,现在的电池包热防护设计,基本都是针对80公里时速以下,再高的速度,前舱的防撞要求将大幅增加,为了小概率场景, 去拉高整车成本,大部分车企都不会做。” 综合而言,小米SU7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,即车辆智能驾驶系统与驾驶员都未及时发现前方障碍物,也未留出充足时间避让。 智能驾驶,成为本次事故的重要讨论点之一。行业争相追逐的、车企推广普及的智能驾驶,似乎仍然没有能力处理此类复杂路况。 聒噪的智能驾驶,看不见的风险提示 “夜晚、高速路、纯视觉、还是修路场景,难度其实不小。” 多位智能驾驶行业人士告诉36氪,小米事故车辆的智能辅驾驶助遇到的场景,几乎是每个车企智驾团队都会遇到的挑战。 而小米事故车辆SU7标准版,搭载的只是入门级的智驾方案。 硬件上,包括1颗英伟达Orin N芯片,AI算力为84TOPS,无激光雷达,全车的智驾感知由1个毫米波雷达、11个摄像头、12个超声波雷达来实现;软件算法由小米汽车自研,具备高领航辅助驾驶等能力。 有行业人士向36氪汽车介绍,在纯视觉智驾感知环节,前几年由特斯拉带火的BEV感知(鸟瞰图)+OCC(占据网络)等技术,是行业比较常见的感知方案。 该人士表示,在高速道路上,BEV能检测距离往往就100米左右,而实际上,超过60米车就看得的不是很准了。“如果以100km/h行驶,智驾系统的反应时间基本也就3.6秒左右”。 “远距离的静止障碍物检测难度不小,有激光雷达肯定会更好,至少能更早看到障碍物。” 另一位智驾行业资深人士也表示,“如果是路况不好(比如光照、视野遮挡)的情况下,从100km/h到完全刹停是有一定技术难度的;但减速到比较低,如60km/h还是相对容易做到。” 而遗憾的是,小米公布的事故车行驶日志显示,从智驾系统发出障碍物提醒到碰撞发生,中间只有2秒时间。“智驾响应明显是偏晚了的。” 但在辅助人类驾驶过程中,即便智驾系统反应不够及时,车企往往还有另一重保证——自动紧急制动,俗称“AEB”。 “即使AEB没有刹停,100米的检测范围内,AEB是足够减速到30-40km/h的。”有行业人士对36氪表示,不过从事发时97km/h的速度来看,AEB很可能没有实际生效。 而此前,小米汽车曾公布过自身测试结果,称能在135km/h下检测前方车道静止的故障车,并成功刹停。 小米发布会截图 然而有行业人士告诉36氪,不仅小米,其他车企同行的AEB能够生效场景范围也相当有限。例如面对一些水马、桩桶、护栏等路面静态障碍物,AEB往往无法生效。 36氪也在小米汽车的用户手册中查阅发现,小米列出的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无法正常工作的场景中,就包括异形障碍物,如落石、侧卧行人、水马、动物等。 有智驾行业人士告诉36氪,尽管车企列明了一长串注意事项,“但其实只是一种免责声明。而用户在实际开车时,很难想起来什么场景下AEB能够生效。” 行业中,类似的“因为AEB不起作用而导致车辆剐蹭碰撞”的用户投诉和曝光并不少。有行业人士告诉36氪,智驾第一梯队车企的纯视觉方案,日常也能收到不少投诉工单,原因就是因为剐蹭了水马等路面障碍物。 换言之,即便被端到端、大模型等各种花哨的新技术名词笼罩,智能驾驶依然在犯一些低级错误,或者暴露出难以应对复杂路况的能力边界。 智驾普及,碰上了安全暗礁。 […]
Read more

小米汽车事故背后:耀眼的智驾,仓促的2秒钟

3月29日,安徽铜陵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。一辆小米SU7撞上水泥护栏后,发生起火,车内三名乘员不幸身亡,事故车被烧至白车身裸露。 4月1日,小米官方确认了此次事故,并公布了事故车辆当时的部分行车状态。 据小米声明,事故发生前,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,时速为116km/h。事发路段因施工,有路障封闭车道,改道至逆向车道行驶。NOA在行业中被称作领航辅助驾驶功能,可以自行控制车辆施行加减速,并变更车道,上下匝道。 根据小米公布的行车记录,车辆几乎在碰撞前的2秒钟,NOA系统才发出障碍物提醒。驾驶员极限接管车辆后,已经难以避免事故发生。碰撞前的最后速度仍有97km/h。 3月30日,小米成立了专项工作组,积极配合警方完成取证、调查工作。事发地铜陵市交通运输局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,正在对事故展开调查。 本次事故主角小米SU7,是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现象级的爆款产品。上市一年卖出18.6万辆,目前因订单积压,最长交车时间更是长达一年之久。 小米创始人雷军也逐渐成为“车圈顶流”。无论发布会、行业论坛还是线下活动,雷军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会迅速登上热搜,他的创业精神打动了大量消费者。 雷军曾公开表示,SU7早期订单中,有30%都是盲订用户。没有看过摸过车,便决定购入。是消费者对小米与雷军的信任,支撑了数量庞大的订单。 而智能驾驶也是几年汽车行业的核心发展主题之一,新能源车龙头公司比亚迪刚刚掀起智驾平权运动,引发吉利、奇瑞等企业跟随,高速领航功能已经可以装在10万元不到的汽车上,为大量用户使用。 加上理想、 小鹏、蔚来、鸿蒙智行等以智能驾驶技术为旗帜的新造车公司,今年配备高速领航以上的汽车销量,将直奔千万量级而去,直接占到中国全年乘用车销量的一半之多。 顶流公司小米,加汹涌的上智热潮驾,这场事故已然引发全民关注,也将再次绷紧车企和消费者心中的行车安全之弦。 事故现场还原:极限2秒钟 从小米公布的驾驶日志可以看到,事故发生前,这辆小米SU7的高速NOA功能开启,车速为116km/h。 系统曾对驾驶员进行轻度分心报警,以及一次手握方向盘的脱手预警。这种方向盘脱手报警后,驾驶员需重新将手握方向盘,报警才会消失。 在8分钟的正常行驶后,NOA突然发出“请注意前方有障碍”的提醒,并开始减速。 小米公布的事故车行驶日志 从系统发出障碍物提醒(22:44:24),到车辆发生碰撞(22:44:36-28),前后仅有两秒钟的时间。 在这两秒钟内,驾驶员快速接管了车辆,接管当时,车辆时速仍在100km/h以上。 驾驶员采取了向左打22度方向盘,刹车踏板开度31%。这似乎是仓促之下的应对。因为深度踩下刹车,踏板开合度一般在60%左右。转向角度过大,刹车力度不足,无法快速刹停车辆,还容易导致车辆失控,撞上周边障碍物。 有车企研发人士向36氪分析,在时速116km/h的背景下,方向盘的22度,对应的车轮转向角是巨大的。并且这辆小米SU7标准版为后驱车型,“高速急转向是很危险的行为,车辆在当下很可能失控,并开始打滑”。 事故车(图源网络) 从事故车图片看,车辆撞上水泥护栏的位置是副驾前方。 有业内人士向36氪分析,事故当时,水泥护栏位于两条车道的中界线,在驾驶员向左变道行驶途中,避让不及,车辆右前侧撞上水泥护栏,“这是一种偏置碰撞场景,现在也是车企的常规测试项目”。 小米在中保研的测试 2024年9月,中保研曾发布小米SU7的碰撞测试结果,其中便包括乘员侧正面25%的偏置碰撞测试场景(如上图所示)。测试结果表明,在64km/h的速度下遇见偏置碰撞,小米车内乘客并且受伤,获得了最优秀的G级评价。 而关于25%以及40%侧正面碰撞测试,国标要求的速度标准是56km/h。“这个事故中,车速太高了,最终碰撞的时速竟然有97km/h”,有业内人士向36氪表示,“几乎没有车能扛住这个车速下的撞击”。 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后,发生了起火。从事故车照片看,车辆已被烧成灰烬。 有电池行业人士向36氪表示,小米在电池防护上的标准,比行业高不少,即便是磷酸铁锂电池,也在扩散热防护中采用了气凝胶隔热材料。不过,97km/h的高速撞击下,动力电池面临极大的变形撕裂风险。 “小米SU7标准版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,微小碰撞下,磷酸铁锂电池只会冒烟并太不会起火。但如果内部电芯被撕裂,电解液泄漏,那么这场火便不可避免了”,业内人士向36氪表示。 “说白了,现在的电池包热防护设计,基本都是针对80公里时速以下,再高的速度,前舱的防撞要求将大幅增加,为了小概率场景, 去拉高整车成本,大部分车企都不会做。” 综合而言,小米SU7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,即车辆智能驾驶系统与驾驶员都未及时发现前方障碍物,也未留出充足时间避让。 智能驾驶,成为本次事故的重要讨论点之一。行业争相追逐的、车企推广普及的智能驾驶,似乎仍然没有能力处理此类复杂路况。 聒噪的智能驾驶,看不见的风险提示 “夜晚、高速路、纯视觉、还是修路场景,难度其实不小。” 多位智能驾驶行业人士告诉36氪,小米事故车辆的智能辅驾驶助遇到的场景,几乎是每个车企智驾团队都会遇到的挑战。 而小米事故车辆SU7标准版,搭载的只是入门级的智驾方案。 硬件上,包括1颗英伟达Orin N芯片,AI算力为84TOPS,无激光雷达,全车的智驾感知由1个毫米波雷达、11个摄像头、12个超声波雷达来实现;软件算法由小米汽车自研,具备高领航辅助驾驶等能力。 有行业人士向36氪汽车介绍,在纯视觉智驾感知环节,前几年由特斯拉带火的BEV感知(鸟瞰图)+OCC(占据网络)等技术,是行业比较常见的感知方案。 该人士表示,在高速道路上,BEV能检测距离往往就100米左右,而实际上,超过60米车就看得的不是很准了。“如果以100km/h行驶,智驾系统的反应时间基本也就3.6秒左右”。 “远距离的静止障碍物检测难度不小,有激光雷达肯定会更好,至少能更早看到障碍物。” 另一位智驾行业资深人士也表示,“如果是路况不好(比如光照、视野遮挡)的情况下,从100km/h到完全刹停是有一定技术难度的;但减速到比较低,如60km/h还是相对容易做到。” 而遗憾的是,小米公布的事故车行驶日志显示,从智驾系统发出障碍物提醒到碰撞发生,中间只有2秒时间。“智驾响应明显是偏晚了的。” 但在辅助人类驾驶过程中,即便智驾系统反应不够及时,车企往往还有另一重保证——自动紧急制动,俗称“AEB”。 “即使AEB没有刹停,100米的检测范围内,AEB是足够减速到30-40km/h的。”有行业人士对36氪表示,不过从事发时97km/h的速度来看,AEB很可能没有实际生效。 而此前,小米汽车曾公布过自身测试结果,称能在135km/h下检测前方车道静止的故障车,并成功刹停。 小米发布会截图 然而有行业人士告诉36氪,不仅小米,其他车企同行的AEB能够生效场景范围也相当有限。例如面对一些水马、桩桶、护栏等路面静态障碍物,AEB往往无法生效。 36氪也在小米汽车的用户手册中查阅发现,小米列出的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无法正常工作的场景中,就包括异形障碍物,如落石、侧卧行人、水马、动物等。 有智驾行业人士告诉36氪,尽管车企列明了一长串注意事项,“但其实只是一种免责声明。而用户在实际开车时,很难想起来什么场景下AEB能够生效。” 行业中,类似的“因为AEB不起作用而导致车辆剐蹭碰撞”的用户投诉和曝光并不少。有行业人士告诉36氪,智驾第一梯队车企的纯视觉方案,日常也能收到不少投诉工单,原因就是因为剐蹭了水马等路面障碍物。 换言之,即便被端到端、大模型等各种花哨的新技术名词笼罩,智能驾驶依然在犯一些低级错误,或者暴露出难以应对复杂路况的能力边界。 智驾普及,碰上了安全暗礁。 […]
Read more

鸿海:印度子公司从苹果取得机器设备一批,交易金额约3225.8万美元

4月1日晚间,鸿海公告,子公司Foxconn Hon Hai TechnologyIndia Mega Development Private Limited,从2024年10月25日迄今向苹果(Apple)取得机器设备一批,交易金额约3225.8万美元,主要为营运需求。同日公告,其子公司Ingrasys(Singapore)Pte. Ltd.对越南Fulia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mponent增资2340万美元,主要目的为长期投资。(界面)
Read more

SUBSCRIBE US

It is a long established fact that a reader will be distracted by the readable content of a page when looking at its layout. The point of using Lorem Ipsum is that it has a more-or-less normal distribution

Copyright BlazeThemes. 20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