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电池超快充,安全性还没有共识|工程师来信

    ·

    「作为汽车产品的一线缔造者,工程师是最了解汽车产品和技术的人群。产品好不好,技术深不深,用料真不真,在36氪「工程师来信」栏目,你能看到更真实的一面。」 出行高峰期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前的长队、动辄30分钟以上的补能时长、加电过程中的无聊和烦躁,在相当一段时间里,这些仿佛就是纯电动车补能体验的全部。 车企与电池厂商捕捉到了用户的这一痛点,于是前有理想试图通过“5C充电”向消费者证明MEGA的确值50万元,而在“5C充电”陆续上车小鹏、极氪、岚图、星纪元等品牌后,又有“兆瓦闪充”、“超级e平台”等技术名词又问世。宁德时代甚至在比亚迪之后,将电池的充电倍率提高到了12C。 企业意在通过一系列新技术,向消费者讲述一个“充电体验比肩加油”的美好故事。 但在消费端,部分用户对超快充电池的态度,显得较为谨慎。他们对超快充电池的担忧往往集中在:5C、6C乃至12C的超快充技术是否会对电池寿命产生影响;超快充体系下,电池的安全性是否还值得信赖。 36氪在与电池工程师的交流中发现,超快充技术的确会缩短电池寿命。 但由于电池厂商在设法提高充电速度的同时,也对电池的材料、结构等,做了一系列相应改进,从而使得超快充对电池寿命的影响被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,至少在8年、15万公里的质保期内,电池都可以正常使用。 至于超快充体系下电池的安全性,目前还没有形成共识。 电池充电的过程是锂离子离开正极、嵌入负极的过程。而在超快充过程中,锂离子的迁移速度非常快,因此它很可能来不及均匀地嵌入负极,而是在负极表面形成锂枝晶。当锂枝晶累计到一定程度,就可能影响电池寿命、容量,甚至更严重的问题,例如刺穿隔膜,造成电芯短路。 不仅如此,动力电池充放电过程本来就有呼吸效应,满电时电池体积大,空电时体积小。而超快充体系下,这种呼吸效应更明显。随着充放电次数增加,电池体积会膨胀,从而加速电池的老化。老化的电池容易产生气体造成电池鼓包,安全隐患也就随之产生。 除此之外,部分车企为了更好地满足时间敏感型用户的需求,正联合电池厂商将超快充的电量区间拓展得越来越宽,这相当于对电池厂商的热管理能力,提出了更高要求。 然而,并非所有电池厂商都能准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,而这无疑也会给超快充体系下,电池的安全性带来更多不确定性。 从36氪与电池从业人士的交流来看,一般电动车使用超过2-3年,上述问题的发生概率会开始加大。 基于这些考虑,一些车企并没有急于跟进超快充技术。 比如最近被热议的小米YU7,只在32.99万元的Max版上搭载了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,小米官方称这款电池支持5.2C超快充。而在定价25.35万元的标准版和27.99万元的Pro版小米YU7上,电池的充电倍率在3C以内。 再比如,被戏称为“半价理想”的零跑,在动力电池的选择上,并未追随理想采用超快充电池。 除了安全问题,超快充技术还会让消费者,为充电支付更多费用。 由于目前支持5C以上超快充的电池,普遍需要通过强力水冷散热,但在开启水冷的条件下进行强冷充电,必然会消耗更多电量,因此用户需要为充电花更多钱。 「对话人士:A,十余年头部车企电池经验」 36氪汽车:今年以来,行业推出了10C、12C超快充技术,这会对电池寿命产生影响吗?具体会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? A:超快充肯定会对电池寿命产生影响,但这种影响在可控、可接受的范围内。因为电池厂商在研发超快充技术的时候,都会考虑到整车的设计寿命,所以电池寿命即使有衰减,也肯定能满足8年15万公里的电池质保。 厂家测试超快充对电池寿命影响的方法是,从电池健康度是100%的时候,对电池进行超快充,等电池衰减到75%的时候停下,然后计算这个过程中电池经历了几次循环。 当然不同的厂商在测试条件上会有些细微差别,所以测出来的循环寿命也会有所不同,低的可能是700圈,还有的可能是1000圈,更高的也有。 这是因为有些厂家是在电池衰减到70%的时候才停,这样测出来的循环寿命肯定会更长;而有的厂家标准比较高,衰减到80%就停了,这样测出来的寿命肯定就短。目前行业主流的做法,是在电池衰减到75%的时候停下。 按照现在电池厂商设计的续航里程,循环一次就是好几百公里,所以说超快充体系下的电池肯定能满足3年15万公里的质保。 36氪汽车:超快充技术缩短电池寿命,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? A:超快充技术会影响电池寿命,主要是因为析锂,以及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会破坏电池微观结构,还有SEI膜破裂重新生成,会消耗电池中活性物质。 超快充过程中,锂离子的迁移速度非常快,它离开正极后,很可能来不及均匀地嵌入负极,这就会在负极表面形成锂枝晶。 而且动力电池充放电过程本来就有呼吸效应,满电时电池体积大,空电时体积小,而超快充体系下,这种呼吸效应更明显。随着电池的循环次数增加,电池的体积也会膨胀,电池的老化被加速。电池老化具体表现为,SEI膜增厚,内阻增大等等。 还有电池首次充放电时,电解液和电池负极发生反应,会在负极表面形成SEI膜。随着时间推移,SEI膜会破裂,破裂后SEI膜又会重新生成,每次生产SEI膜都会消耗电池中的活性物质,而超快充加速了SEI膜的破裂。 36氪汽车:不同材料体系的电池,超快充对它们的循环寿命的影响程度是否会有差异? A:对三元锂电池的影响会更大一点,因为三元锂这种材料是层状的,相较磷酸铁锂这种橄榄型的材料,三元锂更容易被破坏。在高压条件下,三元锂电池的副反应也会增加。而且磷酸铁锂电池的寿命本来就长,所以受超快充的影响小。 36氪汽车:在南北方不同的环境温度下,使用超快充技术对电池寿命的影响程度是否会有所不同? A:温度的影响很小。动力电池都是有电磁波保护的,在低温下它会给电池加热,高温下会给电池降温。但外部环境也不能过高或者过低,比如高到40或50摄氏度,低到零下30摄氏度。温度太高,动力电池的电化学反应过于剧烈,消耗的锂离子会增加;温度太低,电解液过于黏稠,动力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就会很艰难。不过,我们很少会遇到这么极端的气候情况。 36氪汽车:电池厂商在研发超快充技术时,会对电池材料做哪些相应调整? A:先说电池负极材料。现在常用的负极材料人造石墨是层状的,要做快充电池,首先要把石墨层间距扩大,这相当于把锂离子迁入的通道扩大了;然后要把颗粒做得更小,因为颗粒越大,锂离子迁移的通道就会越长,把颗粒做小,就相当于把锂离子迁入的路径缩短了。 但负极材料还要兼顾能量密度和充电速率,所以需要做大小颗粒的掺混。小颗粒太多,电池存储的性能会下降,而且小颗粒多了,比表面积就会增多,副反应越剧烈。 这样一来,电池负极的原材料肯定会发生改变。比如原本原材料用的是针状焦,现在就要换成石油胶,因为针状焦是长条形的,而石油焦是颗粒状的、圆的,能缩短锂离子的迁移路径。 不仅如此,还要在石墨外做好软碳包覆。碳包覆层可以提供额外的电子传输路径,降低反应的阻抗。而且在负极外做包覆,也能保护负极,不让它和电解液产生太多负反应,同时提高负极的稳定性、抑止它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膨胀。 电池的正极材料也要兼顾能量密度和充电速率,所以也需要做大小颗粒的掺混。此外,还要采用二烧工艺,用石墨、碳、石墨烯等做包覆,原理和负极材料差不多,都是为了缩短锂离子迁移路径,减少锂离子嵌入时的阻抗。 电解液层面上的变化,无非就是电解液的添加剂会改变,主要目的是要增加离子的迁移系数,控制SEI膜的形成。这个添加剂可能是新型锂、VC(碳酸亚乙烯酯),也有用FEC(氟代碳酸乙烯酯)的,还有一些厂商自己开发的合成的。 36氪汽车:除了材料,电池的制造工艺、结构设计等方面,会有哪些变化? A:工艺上,最核心的是要把极片涂布变薄,从而缩短锂离子的传输路径。6C以上的充电倍率,涂布厚度需要减少1/3。同时还需要用到分层涂布工艺。 除此之外,快充电池的电流变大了,负极的铜箔也要相应做得更厚,极耳要做成全极耳。 在结构层面,主要是要考虑到电池的散热、过流能力。电池盖板上有极柱,原先只有一个,现在变成双极柱,电池的散热通道就会增加;原来是单极耳,现在要变成全极耳,电池的过流率就会提高。 顺便说下电池包层级,快充比较大的难点是散热。电池包内要加大冷却面积,优化流道设计。还要和整车的冷却能力、空调等东西结合在一起,要提高电池和整车的换热系数。 尤其是极柱那个位置,因为它是热量散发的通道,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热量都集中在极柱上,所以热管理尤其要加强。 除此之外,快充电压变大了,电流变大了,相应的线束就要变粗,所有的高压继电器都要换;BMS算法也要调整,快充技术让电流变大了,这就要求算法对电流、电压的精度、时间控制要更精确,比如磷酸铁锂系列的电压采集精度要做到3%以内;充电桩充电桩的功率、散热也要跟得上。所以说快充电池带来的改变是一整套的、系统性的改变。 「对话人士:Q,多年头部车企电池经验」 36氪汽车:超快充体系下,电池的安全性还值得信任吗? Q:电池的安全,分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。主动安全是指,借助水冷,整个电池包的热扩散控制效果;被动安全是指,关闭水冷后,仅依靠电池自身的设计,做到热扩散控制。 在电芯层面,至少在6C以下,1-2年内,超快充电池不会有太大风险。 目前市面上的超快充电池,几乎都只能做到主动安全,也就是必须借助水冷,不然充电时的温度会快速上升。这就对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可靠性设计,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。 但对消费者来说,在开启水冷之后进行强冷充电,肯定会消耗更多电量,这样消费者花的钱就会更多。 36氪汽车:超快充体系下的动力电池有硬性的热管理的要求吗?…

    Read More

  • [求职] [广州]连续创业者,技术开发老人求职(二)

    ·

    两周前发了一篇求职帖 https://v2ex.com/t/1139997 汇报一下目前的进展。 正在合作一份兼职工作,按小时结算,大概 120 左右。 之前找到一份广州坐班的工作,大概 17k ,因为不太合适,只上了一天班。 认识一位老乡,聊天很开心。 认识一位不错的应届生,差点被人白嫖,帮他推荐了深圳朋友的 AI 创业公司,已经开始走面试流程。 遇到灰产相关工作,果断拒绝。 遇到想合伙创业的朋友,目前暂时还没想清楚创业路径,还在沟通中。 Boss 直聘上遇到白嫖技术的合伙人,果断拒绝。其他投递仍然没有任何回应。 站内有一个上海的公司加了联系方式,远程工作谈到一半,人消失了,目前不知道是什么情况? 目前还在继续找长期远程或者广州,深圳,上海相关的驻场工作。 对了,英文看文档还凑合,不会口语,所以很多外企的远程工作都做不了。 暂时不考虑 Web3 相关的工作。 在线简历地址: https://cv.toby.vip/ 话说真的有人会看简历里面的 🔥活跃分析🔥 么?我专门花了一些心思做的一个网页。

    Read More

  • [程序员] 感觉差不多也到职业生涯末期了

    ·

    小镇做题家,中游 211 选手,性格懦弱,当年应届生身份也不敢投大厂,一直徘徊在小厂打滚,虽不稳定,但 12 年来没停过工作,这么多年总包除以工作的总月数 = 1w 出头,这收入平均下来看在 v 站来说应该算不值一提了。 毕业那时听从国家的话,坚决不碰任何数字货币,零负责没买房(胆小),住父母留下的老房子,一辆破油车,双亲都因癌症离世,身边只剩下妻儿,兜里不到 10 万了。 因为个人常年面对冷漠的电脑屏幕,在人情世故方面不懂得来事,最近和领导关系也不好,感觉也到了职业生涯末期了,也不知道未来的路怎么走了。 技术路线 安卓客户端 -> Java 后端 -> 高校数据中心运维。

    Read More

  • [问与答] 问问大家一般都怎么寻找可注册域名的?

    ·

    我是设计师出身,最近做网站多一点,我的流程是每次都问 AI 让给出建议,然后我再去查询是否可注册,但大部分域名都被注册了,所以这个过程往往要往返很多次,想知道大家的注册流程是如何呢? 我也基于此做了一个查找域名的工具,不知道有没有人需要: https://smartdomain.io

    Read More

  • [分享创造] 万物皆可比,一站式解决选择困难症

    ·

    最近突发奇想,做了一个”万物皆可比“的小工具,输入任意两个东西,调用 LLM 进行对比,输出结果。 现在的对比工具一般是针对明确的内容,于是做了这个基于 LLM 的可对比任意内容的工具,万物皆可对比,一站式解决选择困难症! https://ava.skybyte.me/

    Read More

  • [编程] qt 新手求助: No documents matching ‘ui_mainwindow.h’ could be found

    ·

    新手上路,整了一个非常单纯的小工程(拿 ai 写的),然后在 ui 设计时右键 Pushbutton 转到槽时被这个问题干碎了,一头雾水,甚至不知道怎么排除错误。 编译日志如下: 00:46:54: 为项目 untitled1 执行步骤 … 00:46:54: 正在启动 “G:QtCommunityToolsCMake_64bincmake.exe” –build G:/Qtfile/QtProgram/untitled1/build/Qt_6_9_1_Clang_arm64_v8a-Debug –target all [0/2 0.0/sec] Re-checking globbed directories… [1/9 0.4/sec] Automatic MOC and UIC for target untitled1 [2/9 0.7/sec] Running AUTOMOC file extraction for target untitled1 [3/9 0.9/sec] Running moc –collect-json for target untitled1 [4/9 0.6/sec] Building CXX…

    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