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做的第一个 macOS 软件是用 Claude Code 开发的,那是 8 月份。当时效果很好,但后来被砍量、限额越来越严格,也变得越来越贵,用不起了。
后来看到大家说 GLM 4.6 很不错,就去试了一下。当时正在开发鸿蒙软件,遇到了一个比较顽固的 bug ,Claude Code 和 Codex 都没有解决,而且配额也很紧张。我就拿国产的 AI 试了下,把相关文档给它之后,居然直接解决了。于是我就直接付了 GLM Lite 的年费。
其实以前也用国产的 DeepSeek 和 Kimi2 的 API ,但修一个 bug 经常一次花十几块钱。简单算了一下,发现成本也不低,还是包月的模式更能用得起。
目前主力使用的是:
Claude Code CLI + GLM 4.6 + MiniMax 2
之所以用国产 GLM 和 MiniMax 2 ,就是因为便宜且够用,一天大概 2 块钱,就能支撑一天的工作量。
这次开发的流程是:
- 先和 ChatGPT 沟通主要需求
- 做好整体开发规划
- 然后再用国产 AI 开始真正干活
开发过程中,我主要使用 OpenSpec 辅助,我个人比较信 SDD (文档驱动开发)这种模式:
需求文档先行,把需求确定清楚之后再让 AI 干活。
这种方式实践下来,发现效率高很多。
没有文档的时候,经常会遇到一个困境:
AI 理解错需求 → 写出错误的代码 → 改完才发现方向错了。
用了 OpenSpec 后,这个问题基本消失。
OpenSpec 的另一个好处是支持任务拆解。
我之前看到一个建议:上下文 token 在 100k 左右时效果最好。
所以我会让 AI 自己评估 token 量,然后按 100k 以下拆分任务,这样使用体验会比较丝滑。
当然,国产模型与国外的相比,在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上还是有差距。
遇到棘手的问题,我还是会上 ChatGPT 寻求帮助。
UI 方面的流程是:
先用 ChatGPT 做 HTML 原型 → 再用 GLM / MiniMax 2 实现 UI
最后推广一下自己刚做好的工具:
一个 AI 视频学习工具( macOS ),目前完成基础功能,仍处于 Beta 。
🔹 当前功能:
- 支持本地视频转文字(无需上传)
- 支持自定义 AI (目前接入 DeepSeek )
- 支持中文与英文
我做这个工具的原因是:
很多干货视频(直播、录播)一两个小时起步,复习成本很高。
所以想要一个可以直接转文字、看看重点内容的工具。
市面上不少工具不支持本地处理,所以我就自己实现了。
官网:https://gistforge.com/
官网和软件的代码:都是 GLM 和 MiniMax 2 写出来的
Leave a Reply Cancel reply